重生:后宫记事 第92(2 / 2)
随后,他从怀中掏出了几份官员的不良案件,一一递交给了参与早朝的众位大臣们。
这些案件都是大理寺精心整理出来的,显然张得水今日是有备而来!
冉浮云心中一惊,大理寺?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啊!
自己刚收到大理寺罗强的回信,转头就被背刺了!
幸亏自己还做了充分的后手,要不然,今天肯定会被顶回来!
在众臣看着上面被撸的官员列举的罪名时,张得水继续说道:“各位大臣应该看得到,六部之间,普遍存在着慵懒之辈,还有朝廷的蛀虫!作为手握万千百姓希望的官员,我们应该为官清明……”
“这一次,本王与户部所研究挑选出来的官员,都是经过仔细考察 ,并且清正廉明,一心为民。但即便如此,本王也没有对他们委以重任,只是安排在一些基层历练!也就是说只有这些官员经得起吏部的考察,才会对他们进行升迁,得到重用!”
张得水转身面对群臣道:“各位大臣还有什么意见吗?”
听到张得水的话,下面的大臣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意见。
毕竟,这次的事情已经闹到这个地步,如果再反对,那就是跟摄政王过不去。
而且,他们都清楚,这些被撸下来的官员确实有问题,现在换一批新的官员上来,或许能改变一下局面。
沈临川,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眼中闪过一丝深意,笑呵呵的问道:“沈阁老,不知你掌管吏部,可否能考察一下这些官员。”
不等沈临川回答,张得水直接转头看向冉浮云,眼中带着一丝笑意,语气却十分严肃地问道:“太后娘娘,您现在明白本王的用意了吗?”
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是张得水对太后的一种质问。
众人皆惊,没想到张得水居然会如此直白地反问太后。
要知道,太后可是当今圣上的生母,地位尊崇无比,而张得水不过是一个摄政王而已,竟敢如此质问太后。
但实际上,张得水这么问也是有原因的。
他刚才那番话虽然看似只是在讨论官员的考核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在向太后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张得水认为,既然太后想要干预朝政,那么就应该了解一些基本情况,不能只凭个人喜好来评判官员。
同时,他也想借此机会让太后知道,他作为摄政王,有自己的治国理念和方法,不会轻易被太后左右。
因此,张得水选择了用这种方式来回应太后的质疑,并希望能够得到太后的理解和支持。
毕竟,如果两人之间存在矛盾,对于国家的治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张得水才会在众人面前直接反问太后,以显示出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张得水自己的野心。
他想要通过这次事件,让太后认识到他的能力和价值,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且,张得水相信,只要自己处理得当,不仅可以赢得太后的信任,还能获得更多人的支持。
这样一来,他就能更好地掌握权力,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然而,面对张得水的质问,冉浮云脸色变得阴沉起来,她没想到张得水竟然敢如此对待自己。
她心中暗自恼怒,但又不好当众发作。
毕竟,张得水说得有理有据,她也无法反驳。
此刻,大殿内气氛异常紧张,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两位权贵之间的剑拔弩张。
冉浮云紧紧握着拳头,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怒火,她深知此时不宜与张得水发生正面冲突。
她深吸一口气,尽量保持平静的声音说:“摄政王所言甚是,本宫确实对此事了解不够深入。”
张得水嘴角微扬,似乎对冉浮云的回答感到满意。
他知道,这场交锋暂时告一段落,但双方的矛盾并未真正解决。
他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多的支持,稳固自己的地位。
此刻,沈临川依旧沉默不语,仿佛置身事外一般。
他的眼神深邃而沉静,让人难以捉摸。
众人不禁好奇,这位权倾朝野的吏部尚书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他正在权衡利弊,考虑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
或许,他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发表自己的意见。
总之,此时此刻,沈临川的沉默给整个场面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见没有人反对,张得水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再次转身面向皇上道:“既然如此,那就麻烦皇上让吏部尽快落实这件事吧。”
皇上点点头,表示同意。随后,他看向吏部尚书刘宏朝,吩咐道:“刘尚书,你负责处理此事,务必尽快落实到位。”
刘尚书连忙起身应道:“遵命,陛下。”
接着,张得水又看向其他几位尚书,微笑着问道:“诸位大人还有其他问题吗?如果有的话,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解决。”
几位尚书对视一眼,纷纷摇头表示没问题。他们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明显了,如果再提出反对意见,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更何况,张得水说得没错,这些被撸下来的官员确实存在问题,现在换一批新的官员上来,或许能改变一下局面。
看到大家都没意见,张得水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皇上道:“既然如此,那这件事就这样定了。还望各位大人多多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