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2)
<dt css="rd">
&esp;&esp;赵虎也没问具体哪里不对劲,抱拳领命退下。
&esp;&esp;午膳是金嬷嬷端到楼上房间里吃的,出门在外,一切从简。
&esp;&esp;殷予内里早不是六岁稚童。前世风餐露宿的办差经历,早磨去了娇气。
&esp;&esp;从竹站在桌旁,手持象牙筷给殷予布菜,“主子,等过了这个驿站,到了肃州城,咱们在那好生住几日,去去乏,再出发去黑水城。”
&esp;&esp;殷予点点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金嬷嬷说:“嬷嬷,你别站着了,快一同坐下用膳。”
&esp;&esp;金嬷嬷下意识的摇头拒绝,“哪有奴婢跟主子一同用膳的道理。”
&esp;&esp;殷予停下用膳,看向金嬷嬷,“别忘记了,这趟出行,我是你的小孙孙,那哪有小孙孙吃饭,祖母站着干看着的。”
&esp;&esp;金嬷嬷无奈道:“那不都是做给外人看的。”他们这趟出行,除了多添加了些侍卫外,还是上回送曹娘子去黑水城的几人,这事是贵妃娘娘特意安排的,说他们走过一回,更有经验。
&esp;&esp;经验是有,责任和压力更有,更有对殷予懂事的欣慰和心疼。
&esp;&esp;上回他们送曹娘子去黑水城,以赶路为主,回京途中亦是如此,但这趟因为有主子,却是不敢着急赶路了。
&esp;&esp;殷予也不好多说什么,加快了吃饭的速度,吃完后再让从竹跟金嬷嬷吃,他则出去了驿站大堂,没让金嬷嬷他们难做,特意叫上了用完膳的赵虎一同下楼。
&esp;&esp;雨声渐歇,檐角滴答声没入嘈杂人语,大堂灯火通明,十二方桌七分满,好不热闹。
&esp;&esp;除了殷予见过的那名骑马而来的官员外,其余五桌都是来往的行商,殷予挑了个角落坐下。
&esp;&esp;身穿褐色短褐的大汉大口吃着饭,扫了眼另几桌的客人,问道:“常大哥,这趟回去咱们多久后再出发?”询问身边的独臂汉子。
&esp;&esp;他身旁的络腮胡喝了口茶水,笑道:“这都还没回去,王柳就想着下一趟出发了?”络腮胡上还沾着饭粒。
&esp;&esp;褐色短褐汉子抬了抬手,“那可不,马上就到了黑水城跑商的旺季了,咱不得去弄点货物备着。”磨得发亮的袖口十分惹眼。
&esp;&esp;“这倒也是,往年这会儿咱们都在做准备了。不过比起往年,今年咱们多跑了两趟,比往年已然好上了不少了,这还得多亏常大哥厉害。”
&esp;&esp;“咱这趟去峡靖郡可算蹚熟道儿了,下回咱也能单干!”这一声,褐色短褐的汉子这句话说的小声,隔壁桌还坐着这趟带他们去峡靖郡的商队。
&esp;&esp;“是,而且没想到今年驿站竟对咱们持有黑水城路引的行商都给半价优惠了,这商要不多跑几趟,我都觉得亏得慌!”
&esp;&esp;常大庄一直沉默着,但对着最后一句话,他也颇有感慨:“等我回去问问曹娘子,上回聊下来,她的确有长期从峡靖郡买药材的打算。”
&esp;&esp;殷予正好就坐在他们这一桌的旁边,听到他们的话语,殷予垂眸掩去嘴角笑意。
&esp;&esp;父皇鼓励边民从商,一方面是为了给边城的百姓一条谋生的路,另一方面更是想通过这番举措让番邦的行商们发现和平的可贵之处!
&esp;&esp;想到上一世半年后发生的事情,他更确定了这趟边城之行十分重要!
&esp;&esp;第187章 难道这一次,她要用上……
&esp;&esp;络腮胡汉子咬了口馒头,含混道:“多亏常大哥和曹娘子熟络,咱才能搭上周家商队去峡靖郡。这趟我算是开眼界了,那药材比黑水城的低了不老少呢!”他们这些跑商的,赚得便是两地差价。
&esp;&esp;短褐男子压低声音:“老大,我感觉朝廷正在大力支持我们黑水城的行商往外跑,咱们可不能浪费这个机会。”
&esp;&esp;“先平安回去后再说下一次。”独臂汉子攥紧了竹筷,“吃完分三拨守夜。”
&esp;&esp;“好!”几人对他的安排没有半点不满,大口吃起来。
&esp;&esp;他们这些人都是当初从黑水营退下的兵士,早在兵营里时便习惯了听常大庄的命令,现如今出来都好些年了,这习惯仍没变。
&esp;&esp;独臂男人最先用完膳,他起身去到另一桌,跟那桌的周管事低声说了几句话,边说还边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大堂的情况。